二手商業地產理性回歸 “3·30新政”對二手商辦影響較小
- 2017-11-27 10:00:00
- dopowork
- 轉貼:
- 廣州日報
- 10461
文:記者李鳳荷
最近二手住宅成交緩慢,大多需要等一兩個月才找到買家。不過,據了解,二手商業地產原來成交還不錯,尤其是總價不高的區域,珠江新城“高大上”的二手寫字樓單位由于總價過高,成交較為緩慢。一位朋友此前購買了一個市區二手電梯房,原業主拿著套現的房款過幾個月就買進了一德路一個騎樓商鋪。原業主對記者的朋友說,“你買進我的房子,到現在也漲了不少,幸虧我套現后手頭有錢,剛好有個騎樓鋪放出來就給我買到了?!?/span>
據中原地產研究發展部監測“陽光家緣”數據顯示,“3·30新政”對廣州二手商辦物業影響相對小,對一手商辦物業影響較大,尤其一手公寓物業。其中主要原因,個人不能購買一手商辦物業,而新政前個人購買的二手商辦物業,仍可轉讓給個人。二手商鋪受“3·30新政”影響較少,尤其二手專業市場、商場鋪較為活躍,此外大宗舊二手商辦物業仍舊是市場活躍點。二手寫字樓、公寓則受“3·30新政”影響相對較大,但從新政適應期月均成交量看,仍能保持新政前成交水平。
據中原地產研究發展部調查,二手商辦物業中心區、外圍區成交算活躍,而且中心區不少二手產權物業還“改造翻新”作“一手項目”出售,在目前樓市受限大環境下,很受關注。專家分析認為,2013年以來一度是市場熱點的外圍公寓項目逐漸轉向二手,目前外圍區二手成交較多來自此類項目。在“3·30新政”出臺后,商業或辦公性質的公寓物業如產權在個人名下,均可出售給個人,在目前個人投資一手商辦物業受限情況下,備受個人投資者青睞。
二手商業地產個人可以成交轉讓,但從價格來看,相比2013年商業地產火爆之時已有回歸。以華林國際一個玉器鋪為例,面積10平方米,單價15.7萬元。華林國際對面的一個分拆式商場鋪幾年前首次上市,位置好的小鋪單價四五十萬元,一般的過道鋪都要二三十萬元。商業地產市場經過連番調控后,流進去的熱錢大為減少,目前出手的投資者都較為理性,而且都是出于自用兼投資保值性質,與之前博升值的純投資想法有所不同。與記者朋友交易房屋的原業主,本身就在一德路附近做禮品生意,手頭有余錢,又碰上筍盤放出來,立即下手購買。作為行業中人,本身信息渠道較廣,鋪位空租的可能性較小。目前市內仍然有不少空置的商場鋪,當初投資商臨時“砌場”,搭“草臺班子”做起經營,待產權鋪售罄后就退場,小商鋪的業主又沒有經營經驗以及信息渠道,導致這些商場鋪復活無望。